無國界醫生戰地實錄:交火雙方傷員同時救,進醫院先繳械


無國界醫生於1971年在法國巴黎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之一,為受沖突、疾病、自然或人為災害影響的地區提供免費醫療援助。
無國界醫生的緊急救援夥伴計劃,在推動我們的災後應對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無國界醫生”沒有與任何政府或政治,經濟,宗教集團下屬,他們秉承“中立,獨立和公正”的原則,為客戶提供在1999年危困人群的非歧視性待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和平獎。
過去我們一年,“無國界醫生”的項目遍及70多個不同國家,其中一個超過半數項目是在武裝沖突、內部控制局勢發展不穩定或戰後地區進行開展。在中國作為內地,總計有40多名救援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無國界醫生”的考核,進入社會後備人才庫,處於一種隨時待命狀態。
建文帝8日前從廣州參觀了MSF,趙一凡,他在2013年4月和6月,無國界醫生參加了在阿富汗昆都士醫院創傷前線救援任務。美國軍方醫院被摧毀在2015年,造成至少14無國界醫生的工作人員喪生。
本文系八點健聞根據這些被訪者口述整理學生寫作發展而成,為更真實世界展現被訪者的經曆和感受,本文以第一第二人稱敘述。
以下為自述要點:
通過觀看無國界醫生的紀錄片,他成為了無國界醫生。
當我接到任務的時候,我的心情很複雜,既有期待,又有對危險的恐懼。
抵達阿富汗當天搶救誰被刺破腎子彈的女人。
直面自己生命安全脆弱。一位8歲受傷以及女孩,4次手術也沒能及時挽回她的生命。
兩年後,在醫院被美軍,14 MSF死亡轟炸。
搶救別人不同的人,最後連自己國家都不能幸免。
在政治之上總有一些事情,比如治療和拯救人們。
無國界醫生提供資金幫助,招募當地人做運輸、雜務等工作。
接到任務的那天,我百感交集
我第一次知道,“無國界醫生”在這一年的2012年七月的組織,我的妻子和我碰到一個文件,旅遊衛視“行者”節目,廣播六和“醫生無國界”的紀錄片相關的來了。其中一個主角是一個名為鄒有銘急診科的醫生在香港的紀錄片,他參加了“無國界醫生”組織,他來到一個叫南蘇丹皮博爾的地方,住在帳篷裏,以20萬個村民附近的免費醫療。 。他年僅20歲,是當地唯一的醫生。
我倆看得眼淚汪汪的,因為對於我們這些都是一個醫生,很容易被那種沒有純粹的理想自我感動。那時候,我在廣州作為一家中國公立三甲醫院的麻醉科工作了10多年,剛剛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你知道,大型城市三甲醫院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很容易導致產生影響職業學習倦怠。那天,我和我自己太太四目相對,沒等我開口,她就說,如果你想去這樣的話,就去吧。
那年八月底,我在申請網站上的信息,“無國界醫生”填充,並很快收到通知,並參加了多輪審查。上輪在香港的采訪地點,老婆陪著我,問題仍難,已經完成了汗水。沒想到半個月,我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2013年1月,我就接到了中國第一個工作任務——到阿富汗昆都士省的創傷以及醫院信息進行一個為期兩個月的前線救援。
回想起來,接到任務的那天,我心情複雜。 首先,當然是期待,畢竟自己想做的,也是付出的,等夢想成真。 二,有點擔心。 阿富汗是一個充滿武裝沖突的伊斯蘭國家,五個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執行人道主義援助時被殺害,導致無國界醫生組織撤出該國五年。 另外,我女兒剛出生,我不應該離開。
無國界醫生:被遺忘在馬來西亞的 7 萬名羅興亞難民
我們開了個家庭會議,兩邊的老人都爆發了。是我妻子支持我的決定。
他來的那天晚上做了第一個手術
2013年4月6日下午4點多,經過3天的輾轉和顛簸,我終於可以抵達了阿富汗昆都士省。昆都士位於一個阿富汗以及北部地區山區,是阿富汗第5大城市。盡管我國醫院發展就在我們市中心,但當地的馬路、建築文化和風土人情,更像我小時候曾經待過的中國農業農村。唯一標准不同的是,這裏的大街上,隨處都是可見這些裝甲車和端著槍的士兵。
紅圈是昆都士省的阿富汗人
我對昆都士創傷以及醫院的第一品牌印象還不錯,畢竟我們不是紮在野地裏的帳篷醫院。醫院裏總共有兩間手術室,設備很簡陋,手術可以使用的麻醉自己監護儀和麻醉劑,都是沒有過時很久的產品,可能連我的老師學生都沒見過。我一度成為以為,設備設施簡陋是因為他們缺錢。後來才知道,選用通過這些理論基礎款的設備,是為了能夠保證系統損壞時更容易發生修理。設備的可及性,是前線救援的第一行為准則。
我在阿富汗的第一次行動突然來了。 到醫院的晚上,我剛拿到值班手機回宿舍。 半洗聽到電話鈴聲,電話裏的醫療協調員焦急地告訴我,一名當地婦女腰部有槍傷,一顆子彈刺穿了她的腎髒,急需剖腹手術和腎切除術。


相关文章:
發揚互助友愛的中華傳統,加強慈善事業建設
慈善無國界,慈善事業有國情,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以黨建引領與推進慈善工作
相关推薦
大家樂